
紅色,象征著熱烈、幸福、奔放、勇氣、斗志、革命。我認為“紅舞臺”是傳承、弘揚、偉大的建黨精神。本文通過紅舞臺視閾下對蒙古族男子群舞《贊歌》進行分析,該作品融合了傳統(tǒng)蒙古族民間舞蹈動作之精華并通過作品展開了“兩段時空的對話”,以及道具太平鼓的融合,使整個舞蹈畫面立體完整,作品表達了當代青年人對祖國的熱愛、對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贊頌、弘揚了對先前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前仆后繼、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,同時昭示著當代青年要走好新一代人的長征路。
該作品展現(xiàn)了新時代青年不忘歷史,牢記使命的責任,在時代的征程中奮勇前行,自立自強,為共筑祖國興旺的盛世華章貢獻出一份力量,并通過擊鼓起舞唱贊歌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深切的愛,旨在記錄新時代、書寫新時代、謳歌新時代,站在“紅舞臺”上舞出時代氣象,唱出時代贊歌,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和鮮明的時代感。

“紅色精神”是什么?是一九一九年的愛國、進步、民主、科學的“五四精神”;是軍民團結、艱苦奮斗的“井岡山精神”;是不怕艱難險惡的“長征精神”;是改變作風、提高素質的“延安精神”;是艱苦奮斗、勇于開拓的“北大荒精神”;是謙虛謹慎、戒驕戒躁、艱苦奮斗的“西柏坡精神”;是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、勇攀科學高峰的“兩彈一星""精神”;是當代青年傳承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“無私奉獻精神”;是當代青年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“愛國精神”。

《贊歌》通過對一群蒙古族激情澎湃的少年心性的展現(xiàn)變化,表達出對偉大的中國共產(chǎn)黨深深的感恩之情,慶賀我們翻身解放,贊美新中國的成立和對偉大祖國的美好祝愿,如今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關懷備至下,各個地區(qū)展現(xiàn)出欣欣向榮的面貌、各族人民“各美其美、美美與共"的嶄新風貌。直至作品深層的主題在現(xiàn)代與傳統(tǒng)、個體與時代的交織中顯現(xiàn)。

該作品通過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正確領導下,謳歌革命前輩們奮勇拼搏,無私奉獻。作品通過激昂的情感、并多次運用膝蓋跪地向前走并拍打抱在胸前的鼓,通過敲打鼓面、轉鼓、拋鼓,掀起歡快、和諧的氣氛,最后到升華到“各民族兄弟歡聚一堂,贊美中華的崛起和興旺”,毫無疑問,該作品喚醒了無數(shù)人心中的記憶與愛國的情懷,弘揚世世代代的革命家為了同一個目標所付出的一切努力,珍惜如今我們的美好生活。蒙古族男子群舞《贊歌》為我們帶了一個新的啟示,達到一個新的高度,開啟一個新的起點。

文字:李竺美
排版:林思婷
責編:李慧娟
我院黨委 宣